11位海内外学者齐聚线上平台,共议文化发展前沿问题​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1-16 15:55   文章来源:   点击数:

11位海内外学者齐聚线上平台,共议文化发展前沿问题


2020年12月12日上午8点-12点,由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山东大学(威海)全球胜任力研究院主办的《文化发展前沿报告》在线上腾讯会议平台成功举办。海内外学者在网上共同就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些前沿问题进行了研讨。作为报告会的主要策划人,贾文山教授首先指出,中国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发展方针 (简称“双创”方针)最初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考察山东省曲阜时提出来的。从那时到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之日间习近平先后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双创”至少八次。足见“双创”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据的突出地位。七年后的今天,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山东大学(威海)胜任力研究院主办举办以“双创”为主题的文化发展前沿报告目的是对我国包括山东省的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做一个巡礼,并对我国十四个五年计划制定的我国文化高质量发展目标如何实施分享一些理论思考和政策建议。

该报告由两个部分组成。上半部分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为主题,山东大学特聘教授贾文山教授以《如何突破中国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瓶颈?》为题进行主旨发言。他首先重申了陈来所归纳的作为“两有”(即对古代的文化要有区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两相”(即中华优秀文化必须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和“两创”的当代中国文化方针,总结出当今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以扶贫攻坚计划的成功实施为代表的十大“双创”成就,以及缺乏“双创”造成的以中国国际传播的蓝海项目为典型的十大挑战。最后,贾文山教授从文化开源、跨国合作、创意设计等方面为突破“双创”瓶颈提出以提炼和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普遍性,超越地域性和民族性等十大建设性意见,以期为推进中国文化更进一步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路径参考。英国牛津大学城市未来网络及东方研究所研究员陈益博士以《城市未来与博物馆建设》为题,分享了英国博物馆与社会文化建设、博物馆教育与研究等方面的经验,强调博物馆建设对于打造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博物馆的发展会为不同的城市增添竞争力,尤其对于打造国际大都市品牌具有特殊意义,也是衡量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英国的博物馆建设经验对我国传统文化,尤其古都文化的“双创”建设很有借鉴意义。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崔春副教授以《传统余脉与现代心智的融合——以中国古诗《何人斯》的现代改写为例》为题进行发言,从木心的《诗经演》与张枣《何人斯》出发,饱含诗意地描述了一个中国现代诗歌审美趣味向中国传统诗歌回归的新走向。她的发言生动地诠释了我国诗歌所经历的“双创”历程。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吴疆教授以《浅谈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佛教研究与整合医学相结合的尝试》为题,从佛教研究的边缘性与综合性引入,梳理了近年来宗教研究的走向。并以设立于亚利桑那大学的佛教研究中心为例,介绍了佛教研究与整合医学结合的成功案例。这恰恰是汉传佛教在异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探索。陕西电视台高级记者白玉奇以《陕西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东方帝王谷>等为例》为题,通过对我国历史上的秦朝和唐朝等历史阶段的发展战略分析论证了开放和包容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他强调要用历史视角进入新关注,开放和包容的根本是自信,没有自信的国家是不敢开放的,只能在闭关自守中找到一点可怜的安全感;没有自信的国家是不会有包容的,包容的心态需要心量和肚量的。他的发言对理解“双创”的文化方针提供了历史的维度和视角,发人深省。

报告二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为主题,清华控股集团清谷逆创公司董事长夏淳博士以《硅谷的创新文化与文化创新》为题做主旨发言。他认为,硅谷创新模式是从工业时代进入后工业时代的标志,凸显后现代性。一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意义后,就产生了一种解构型创新; 其基本路径是发明新技术、改进生活方式、营造新体验、打造新文化,最终形成新工具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是利用技术实现数字化,把文化元素实现IP化,国际化交流传播,最后达到产业化。他的硅谷创新文化案例为我国推动文化“双创”提供了最前沿技术路径。山东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国研智库济南中心)主任任旭峰博士以《山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为题,从正确区分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属性,百花齐放、在“文”上做文章,以及百家争鸣、在“化”上下功夫三个方面阐述了关于山东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他的建言对山东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供了有价值的头脑风暴。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江志全副教授以《韩国重点文化产业特点与山东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为题,以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为案例,对山东文化产业特点进行了系统阐述。他建议,山东省应该以省委省政府为主导,对山东省文化发展做出战略规划,全民参与精心策划,还应采用明星战略,借势而起。具体讲,他建议,结合山东省与韩国的地缘文化优势,山东省应该积极争取与韩国文化产业支柱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张剑教授以《互联网介入传统村落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及其对策》为题,对互联网介入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方式及其影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进行论述,并给出对策与建议。 他认为,应该构建基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本土理论体系,引导互联网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中的理性定位,搭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据库与数字化博物馆,因地制宜地构建个性化应对策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葛勇博士以《虚拟现实技术助推艺术实验教学创新》为题,对艺术学学科构成、艺术学学科特点以及教学实践中的痛点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列举了虚拟赋能实践案例, 指出我国1000多所高等院校艺术学院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挑战和机遇。最后,中国海洋大学薛永武教授以《人才美学与人才开发》为题,认为人才美学是人才学与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人才的社会美、文化美和创新之美,研究审美如何促进人才开发。他总结到,审美促进人才开发具有自由自觉、赏心悦目、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等特点。 他主张,人是文化能够创造的最重要的“产品”。认识人才美和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应该是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他的发言使人顿悟到,中国文化“双创”的首要目标应该是重构美学意义上的中国文化。 这个做好了,积累财富或提升实力的目标自然水到渠成。只有充满社会美、文化美和创新之美的中国人,中国文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有效地化解敌意,止住污名化,引领新型人类文明体系建设。

这期文化发展前沿论坛前半场由贾文山教授主持, 后半场由夏淳博士主持。 通过举办此次文化发展前沿报告会,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与传播学院暨全球胜任力研究院意在尝试建设推动文化发展研学产的合作载体与平台。通过这次线上交流活动,共11位国内外文化领域专家学者、从事文化创意、投资、经济管理等行业领袖就如何推动我国文化高质量发展和吸引力的提升以及如何提升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参会人员来自包括山东大学在内的全国多省市一共五十多位学者,老师,博硕生等。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中国文化创意研究会秘书长,文化和旅游部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范玉刚教授,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科技参赞苏光明先生,华汇双峰有限公司董事张鸿儒,青岛市委党校老师孙红喜博士等知名人士参会。中央电视台《文化中国》栏目总制片人孙千雅,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段丹洁,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化报记者陈璐等全程聆听了这场报告会。范玉刚教授和孙千雅女士听完此次报告会后还应邀做了专业点评,均对这次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予以了高度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十四五”期间, 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专家们在报告会结束时一致认为,中国文化在“双创”的道路上既取得了显著成就,又充满新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只要做到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汇集全国全球智慧协同合作,一定能够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设立的高质量文化发展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终成就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