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的正在面临西方的知识围堵吗?——贾文山教授答记者问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6-25 15:24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中国真地正在面临西方的知识围堵吗?
——贾文山教授答记者问
助理研究员:您如何看待5月25日在深圳人才研修院举办的2021智库峰会中郑永年教授称中国正在面临西方的知识围堵这一观点呢?
贾文山:我认为郑永年教授的描述是不准确的。中国是否正在面临西方的知识围堵这一判断还需要更全面、详细的分析。本人对当代中外的学术交流不仅观察良久,也参入其中。西方不是铁板一块,是分各种各样层次的,在政界与智库方面由于中美竞争,确实如郑教授所言,存在一些围堵,但是在西方知识界、出版界以及企业界和民间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助理研究员:也就是说这种围堵并不是全方面的知识围堵。您为什么这么说呢?
贾文山:首先从我的个人经历来讲,我最近几年一直主编两套英文学术丛书,一套“跨学科视野下的一带一路建设” (Belt & Road Initiative: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由一家全球知名的英国出版社Peter Lang出版发行。 目前已有三本专著正式签约, 预计明年开春出版发行;另一套丛书“华夏文明视角下的新闻与传播“ (Chinese Perspectives on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由全球著名出版集团Taylor & Francis/Routledge出版发行, 目前已出版或正在出版七部著作 (见链接:https://www.routledge.com/Chinese-Perspectives-on-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book-series/CPJC )。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在北京和孟买都设有办事处,专门征集中印本土学者原创社科书稿, 翻译成英文在全球出版发行,更新和丰富欧美现代知识体系。 近十几年来,我一直心系国内学术发展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希望中国学术研究成果走出国门,彰显中国思想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因此,本人希望从国内学者中征稿为主,但是一直有难度。
助理研究员:嗯嗯,那这个难度在哪里呢?
贾文山:国际出版界现在很乐意出版中国文科学者的原创学术著作,但是目前国内学者的国际出版动力似乎不大。这个动力欠缺主要是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教育部和高校对国内学者的评审重视学术论文,轻视学术专著。第二是许多中国学者不习惯用英文表达与书写,觉得用英文出版很繁琐、不挣钱,而且还得出版费。这是对西方主流出版社的误解。本人主编的这两套丛书出版社不仅不收出版费,反而还根据销量给作者发版税。西方主流出版社最看重的就是著作的原创质量。
助理研究员:您看到的西方出版是怎样的呢?
贾文山:其实西方著名出版社一般讲都是不收出版费的,主要是需要译文(作者需要自筹翻译经费)通顺和外审通过。这个外审过程可以比较地方化。外审专家团队可以由丛书主编, 出版社责任编辑,和作者三方推荐组成。比如推荐一位熟悉作者学术成果的中国学者作为外审专家团队的一员也是可以的。像Taylor & Francis 等著名出版社十几年前都在中国、印度设置了办事处,不仅为了向当地推广销售已有的图书产品,更是为了征集当地学者的稿件予以出版发行,丰富世界英语读者群的图书内容。比如,在中国近十年一带一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货值价实的中文学术成果。 但是,大多数中国学者都没有将其翻译成英文在国际出版社出版。本人希望搭建这个桥梁,为国内学者将优秀学术作品走出国门提供平台和机会。因此,郑教授的判断并不准确,不是整个西方都围堵中国知识界,很多出版社都希望出版发行非西方国家的原创优质的学术著作。
助理研究员:您觉得需要怎样的制度和措施可以使更多优质学术作品走出国门呢?
贾文山:现在国内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完善一些学术评审和奖励机制,在政策与物质上给予作者激励,将他们的专著视为与学术论文同样重要的学术成果。这样可以丰富流通在国际上的学术图书体系和现代知识体系,使其更具有普适性。这样就可以将中国智慧通过学术和英文专著的形式纳入现代知识体系,在理论与人才教育上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国内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一带一路等文科学者应该持有更高进取心,不仅仅满足在与国内学界的交流,更要有放眼全球的格局和视野。大学也应该激励学者提升国际视野与国际影响力。
助理研究员:针对这样的现状,全球胜任力研究院有何举措呢?
贾文山:全球胜任力研究院已经面向社会开设了英文评论培训班,多位学生的稿件成功发表在著名的英文媒体或网站上了。但是, 这是国际舆论参入力能力提升培训班,不是学术交流技能提升的培训班。本研究院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为老师和学者们创造和提供更具有操作性、更便捷的国际出版流程学习机会,为已经有专著或计划写专著的学者们开设文科著作国际出版培训班,与相关国际出版社组稿人一起就选题、审稿, 翻译等出版流程一起互动交流, 为中国思想理论和学术走出国门进入深度的国际学术交流做出扎实的贡献。
(2021年6月24日)